技术引进的现状
试述我国企业技术引进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1 自主创新的劣势和技术引进的可行性
自主创新侧重于技术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它是根据 自然 科学原理和生产实践经验,通过研发活动 发展 成各种工艺流程,加工 方法 等,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基础性的 研究 ,它通常是为了获得关于观察和可观察的事实而进行的试验性和 理论 性的工作,没有特定的商业目标。由于我国的基础技术研究水平较低,企业的创新能力弱且发展缓慢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正一步步扩大。况且基础研究的成本高、风险大,以美国为例,美国基础性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技术的成功率一般也仅50%左右,并且要研制出一项开创性的成果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就增加了创新成本。但就企业的长远利益来考虑,基础性研究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尤为重要。企业一旦创新成功之后,在技术开发方面就要领先一步,就可以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秘密,从而保证一定时期内对该领域的先进性,并对创新产品制定高价位,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
相对而言,我国是一个中小型企业居多数的国家,企业的自主创新存在很大的难度,如前景的不可预测性。避其锋芒,可以采取与商业目标紧密联系的 应用 研究和试验性发展的方法,通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来实现企业的技术跨越,为企业逐步实现自主创新积累丰富的资本——再生积累。其次,通过技术的引进可以节省基础研究的费用和时间。再者,在 经济 全球化和市场日益激烈的今天,市场占有率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长期的和无法预测的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由于我国企业自身的原因,许多企业不具备自主创新的基础,这就失去了先天优势,他们就通过对技术的引进来弥补基础研究的不足,通过对新产品用途和工艺方法等的研究来实现最接近市场化的这一环节。在短期时间内,可以有效的抢占市场,瓜分市场分额,实现利润增长的目的。
2 技术引进的积累和过渡阶段
2.1 技术模仿和创新战略
这种战略指企业并不主要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而是通过以购买为手段,以成果为目标来吸收领先的核心技术,通过消化、吸收、二次创新生产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来投放市场。这种战略投资少、获得技术的速度快,且风险小,比较适合于那些技术开发力量薄弱而生产能力强的企业。但仍要注意,首先,技术模仿不是照搬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和突破,如在产品的用途和工艺的设计等方面。
2.2 “优势互补”战略,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优势互补”战略是指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是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 科技 成果通过企业的生产活动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化道路。我国企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在30%以下。美国、日本则仅为5%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中国 的企业没有找到与产业化的结合需求点,并且双方在方向上发生了背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来为企业服务。在我国,大部分的创新资源游离于企业之外,集中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另一方面,我国大半的企业没有自己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科研所缺乏的是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而企业需要的是科技成果,二者的结合则可实现优势互补,其意义重大。这样可以在区域范围内,甚至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大大降低重复投资和浪费,取长补短,从而改善企业的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地位,实现“1+1>2”的效能。
3 我国企业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呈现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全球塑胶网 >> 塑胶知道 >> http://www.penapisrx-water.com/jishuyinjin-4548.htm
已被采纳为答案 回答者:xieyong | 2009/6/24